首頁 > 回顧分享
105年7月31日 「佛法的空性與智慧」專題講座

佛法的空性與智慧專題演講       

       僑愛華嚴推廣中心專題講座,內容豐富觸角多向,所聘請的講師,均在其研究領域沉浸多年,推廣中心今年下半年度的第一場演講,邀請到對後秦僧人僧肇有深入研究的慈融法師,為僑愛錙素二眾進行《肇論‧宗本義》的佛學教義探討,在引言人簡單的引言之後,慈融法師隨即展開今日的講座。慈融法師表示,因為講題略為艱澀,因此希望聽眾能放鬆心情聽講,即使聽不懂也沒關係,只要大家耐心聽完,一定會有所收穫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慈融法師首先點出《肇論》探討的就是佛法的「般若」與「空性」。慈融法師以淺顯的語言,提示聽眾學佛的重點,應當掌握住對「空」的正確理解,所謂的遁入空門,絕非如戲曲演出的常伴青燈古佛,了此殘生的無奈悲情,相反的,佛法的空門,是人生的真正智慧,對空的了解愈深,人生的智慧就愈高。慈融法師表示,要探討僧肇的《肇論‧宗本義》,必定要對僧肇出生的時代,作背景式的深入了解,才能更加理解僧肇對「空」論述,以及僧肇對「諸法實相」的釋義。因此,慈融法師從中國佛教的源頭:印度佛教,開始談起中印兩國佛教的關係。對中國來說,佛教是外來宗教,要融入本土,必定要經過一番折衝,所以佛教東傳,早期是透過格義佛教,來讓中土人士,認識佛法教義。於此時期,中國名流士大夫正當盛行清談玄學,佛教般若學的傳入,亦引起一陣漩流,對於少年時期喜愛老莊思想,後出家為僧,師學鳩佛羅什的僧肇大師而言,一則受到當時學流的影響,二則自身相應於空的探究,因此,便提出自己系統的般若思想,即是《肇論》。

        但《肇論》事實上是由《宗本義》、《物不遷論》、《不真空論》、《般若無知論》、《涅槃無名論》所組成。慈融法師表示,《肇論》這一本書,是僧肇大師往生之後,由後人集結《物不遷論》、《不真空論》、《般若無知論》、《涅槃無名論》這四篇單論所出,因此有近代學者推論《宗本義》這篇論義,有可能非是僧肇大師親筆所作。但是,《宗本義》的內容是前四篇的思想綱領,亦有相當的研究價值。這場講演,慈融法師對於《肇論》的時空背景以及僧肇大師的師學歷程,進行鉅細靡遺的精采介紹。受限於演講時間,無法就《肇論‧宗本義》的內文,深入與聽眾分享他的研究心得,與會大眾在熱烈的掌聲之下,除了感謝慈融法師遠道前來僑愛佛教講堂,也熱切期盼來年的專題講座,慈融法師能再蒞臨僑愛佛教講堂,再為僑愛聽眾,完成這場未完成的精彩演講。


回上頁
上一則
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