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回顧分享
107年3月3日 徐銘謙老師專題講座-漫談佛教成語故事

2018-03-03漫談佛教成語故事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  文/涂惠屏      

       是誰在現身說法?

        南宋史家洪邁在《夷堅志》這本著作中說了一個故事。有一條商船在大海中連人帶船被一條巨大的魚吞食了。船員們在魚腹內用刀斧砍魚,想破魚而出,沒想到魚因疼痛及失血過多,沉入海底而亡,船上無一生還者。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春秋左傳宣公二年,晉靈公派殺手暗殺大夫趙盾,殺手見趙盾乃謙謙君子,不忍殺害,故撞樹毀容而亡。這兩則出自文獻史料中的故事,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呢? 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2018年三月三日星期六早上9:30,僑愛佛教講堂的大殿裡,坐滿了來聽華嚴專宗學院徐銘謙老師說故事的信眾。徐老師一開場的兩個故事就充滿了懸疑的氣氛,提出的問題也充滿了挑戰性。當眾人仍在默默思考時,徐老師直接說出用這兩則故事為楔子的緣由:魚既死,人皆葬身魚腹,故事是誰說出來的?殺手既已毀容而亡,又有誰會了解並為他說出心聲呢?而這樣的故事又為什麼會被說出來呢? 徐老師進一步說明不管是在文獻史料中,或是各類經典中,我們都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故事,其中有一些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,於情於理可能都不合邏輯,但是,我們若因此就失去深入了解它們的興趣,就太可惜了! 因為,這些故事至少可以提供給我們幾個面向的思考:這個故事為什麼會被流傳下來?故事發生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?價值觀如何?民風如何?經過時間的淘洗,其中的轉折變異如何?寓意的延展又如何?今天,我們生活中不斷在頻繁使用著的成語,它們背後的故事,就提供了以上所有的思惟素材,值得我們好好的來觀察,它們是如何現身?並且說了什麼法?

 

       徐老師接著說,透過對佛教成語的研究,我們發現中國故事的敘述傳統受佛經的影響,不僅在形式上愈發生動活潑,佛經的內容亦沉潛為中國文化的底蘊, 成語典就是最好的例子。譬如成語「道貌岸然」即由《敦煌變文集新書.卷二.維摩詰經講經文》中形容維摩詰居士「道貌凜然,儀行磊落。」演變而來,只是原本讚美的意涵後來轉成了負面的評語。另有「現身說法」一詞,出自多部經典對於佛陀能現種種身,為不同人說法的描述。只是佛陀現身是為眾生離惡向善,離苦得樂而說法。輪到眾生說法時,就難免五濁之氣薰人了。譬如新聞頭條有可能是:吸毒少女現身說法公開毒癮痛苦...諸如此類。

 

 

      徐老師所引的成語除了出自佛典,也談及中國道家思想與禪宗佛學互相影響的種種史料故事。此次演講由禪林公案語錄所挑選出來的佛教成語,計有: 飢不擇食、八字沒一撇、半斤八兩、錦上添花、逢場作戲、癡人說夢等。徐銘謙老師學富五車,口才辨給,每個成語故事在他旁徵博引,妙語如珠的解說下,不但令人感悟在心,其治學的嚴謹勤懇,態度的開放謙和,也為一心修學的信眾們提供了最佳的現身說法,有為者亦若是!

 

 

 

徐銘謙老師  中央大學中文博士 研究中國禪宗、宋代學術史

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師從萬金川老師

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

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

 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
回上頁
上一則
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