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回顧分享
108年2月23日 蔡汶芳老師專題講座-藝術治療與正向心理學相呼應

藝術治療與正向心理學相呼應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/涂惠屏   

2019/02/23周六上午9:30~11:20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藝術治療師,以及國立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兼任講師的蔡汶芳老師,於百忙中抽空到僑愛佛教講堂,與大眾分享「藝術治療」如何與「正向心理學」相呼應,如何以創造性的藝術表達,反應並且統整個人內在的生命狀態,進而增進正向經驗與情緒,具體的提升生活的品質與幸福感。

 

    蔡汶芳老師首先依據台灣藝術治療學會所發表的定義,說明「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…」。蔡老師接著談藝術治療中三個重要的「P」: Person(個案/藝術治療師)、Process(過程)、Product(藝術成品)。透過治療師專注和專業的陪伴與正向思維的協助,整個治療過程不強加介入的打擾,不扭曲作品的意義,使得當事人在藝術創作的時候,可以自主的透過不斷的嘗試,學習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,在反復的過程中,一方面能減緩情感上的衝突,一方面提高當事人對事物的洞察力,進而理解自己內在的情感與需要,達成有動機修正自己,以改善生命品質的治療目標。在蔡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過程裡,她還提供了許多實際的案例,使得大眾對藝術治療的內涵有了更具體的了解。

    

    與傳統只著眼於分析病情,只關注於如何改善病情的心理治療方式比起來,「藝術治療」在療程中對當事人創作情緒、創作過程和作品的尊重以及正向解釋的思維模式,其內涵與近代的所謂「正向心理學」,似乎是更契合,更能呼應。因此,蔡老師首先介紹了提倡「正向心理學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丁.塞利格曼(M. Seligman)於2011年提出的幸福五大途徑:

 

    1.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 : 正向情緒包括: 喜悅、感恩、寧靜、興趣、希望、自豪、娛樂、靈感、驚奇、愛。正向情緒不但可以提升生活能力水平,可以建立抗壓資源,可以讓我們對新事物更開放,還可以促使我們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,並因此而擁有更多的正向情緒,創造向上的螺旋(負面情緒則是向下的螺旋,而且毎一個負面情緒需要三個正向情緒來平衡。)藝術創作可以暫時離開複雜的外境,建立單純的環境去營造正向情緒,並且在不斷練習,有效的運用後,得到正向情緒發展的經驗,使自己掌握幸福感的能力增強。

 

    2.投入Engagement : 運用我們的優勢來面對挑戰,運用自我優勢來經驗心流(一種全神貫注的經驗,無時間的一種極度平靜之狀態。)透過投入藝術創作的過程,可以經驗許多相似,注意力集中的心流,去體會美好的幸福感,進而在生活中運用心流的經驗,使自己的情緒經常處於平穩的狀態。

 

    3.關係Relationships : 親密的人際關係對於幸福感的建立非常重要。深層的關係重點在於被了解而非被認可。透過藝術創作過程以及成品的分享,增進建設性,成正向溝通的能力。

  

    4.意義Meaning : 有關幸福感與生命的意義。人類需要追尋意義,以便在不斷變化的生活中,創造穩定與和諧。透過為藝術創作尋找意義的過程,可以與自己的生活作連結,進而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。這種對於意義的正向思考會影響我們感知和處理壓力的態度與方法。

 

    5.成就Achievement : 層次最高的幸福感來自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美德,並讓自己臣服、歸屬、服務於一個比自我更大、更重要或者更崇高的目標。

   

   

   

     講說的過程中與大眾分享了更多的藝術作品,有個人,也有團體共同完成的,其中有許多動人的故事。老師最後特別提出「感恩」這一項情緒與大眾分享,並於當下就要求大家想出三件,在最近一個星期內發生的,或值得去感恩的人、事、物。老師鼓勵大家不但要天天問自己這個問題,還要把它們記錄下來。同時提醒大家,可透過對某一項正面情緒的不斷思考、訂下可行之目標,後採取行動去運用、練習,留下記錄,作為修正的依據。

 

    因為,正向心理學認為人類皆可以藉由後天的努力去改變先天之人格特質。而努力使自己成為正向思考的人,似乎才能使自己更快樂,更幸福,挫折忍受度更高,挫折復原力更好,更有彈性的關鍵!因為,思考模式才是挫折復原力的決定性因素,此是藉由正向思維的練習,可以建立挫折的復原力。而復原力能轉困境為挑戰、轉失敗為成功、轉無助為力量,使自己慢慢的,擺脫負面情緒的控制,成為一個更自主、更健康、更快樂、更幸福的人。

  

    在大眾熱烈的掌聲以及蔡汶芳老師的祝福中,今年僑愛佛教講堂第一場的樂齡講座圓滿結束。

 

 


回上頁
上一則
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