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回顧分享
106年11月25日 證豪法師專題講座:佛法的幸福真締

2017-11-25佛法的幸福真諦 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文/釋天學法師 
     

       106/11/25日桃園大溪僑愛佛教講堂,舉行今年度最後一場演講,雖值寒流 過境,卻不減信眾求法的道心。本次專題演講的主題是「佛法的幸福真諦」,主 講者證豪法師用心良苦,一開場就告訴大家,訂這個講題是為了讓聽眾有所受 用,用學習佛法,來了解人生的幸福。講堂信眾大多是學佛多年,故以修行的 角度來談,如何從修行佛法的過程中找到幸福的真諦﹗ 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主講法師首先談到修行的目標。依修行的覺知,「人」對人生的感受,苦總 是多於樂,故選擇此講題,期望能解決生命中憂、悲、苦、惱的各種問題。而 每個人依根器、因緣的不同,對修行的目標就有不同的抉擇。修行目標大約可 分成四類:一離苦得樂、二開悟證果、三了生脫死、四脫離輪迴。這些目標看 似很相像,其實每個修行方式、次第乃至於所需的時間,都非常的不同,以致 於我們應了解自己學佛修行的目標到底是什麼?且要深切記住及莫忘初心! 於是,開始談幸福是什麼﹖在談幸福是什麼之前,法師要我們先想想什麼 是生活?他說:生活就是求存、求安、求延續。那跟幸福又有何關係呢﹖就字面 上來說,幸福是一種主觀的心理判斷。此種心理狀態是由於吾人的眼、耳、鼻、 舌、身,透過對人、事、物之感官體驗,因而對某些人事物有了主觀感受(色、 聲、香、味、觸),以至引發苦受及樂受之感覺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 苦受時,覺得不幸福;樂受時,就感覺幸福;不苦不樂時,覺得無聊空虛 。所以,我們努力在求生存、求安定、求延續的生活中所感受的種種苦樂,就來 自這種以「我」為中心的思惟和執著。因而,我們必須清楚了知,自己所處之遇 境及幸福或無幸福之感受,此皆是自我選擇及造作,與他人無關。有了這些基 本的認知,我們才能開始談佛法是如何看待幸福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 當法師重申「佛法如何看待幸福」這個議題的時候,先引了一段《四十二 章經》中的偈頌:「人從愛欲生憂,從憂生怖。若離於愛,何憂何怖!」眾生因 有堅固的無明與我執,又受愛欲而造作種種的善、惡業。愛之,則怖其失;欲 之,則憂其不得。因此輪迴生死,不得出離。有何幸福可言﹖因此,佛陀慈悲 ,傳授給眾生三法印、八正道、四聖諦乃至八萬四千種種離苦得樂的法門。若 我們能認真修習任一法門,在放下執取及我見、愛欲,自然能遠離憂怖。在生 活中實踐佛法,就是將佛法生活化,透過佛法的提醒、修正我們的思維,我們 才能擁有「幸福」的機會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那我們該如何於修行過程中掌握幸福呢﹖所謂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 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法師以此偈進一步說明修學佛法的重點:信因果(有 )、明因緣(空)、解四聖諦(苦、集、滅、道)等。此處,法師特別強調因緣 法,在因緣中,每次的結束,乃是另一個因緣的開始。因緣不虛妄,故我們必 須懂得如何運用智慧來處理。真正的放下,不是先提起再放下,更不是丟掉它 ﹗只有在因緣來的時候接受它,因緣離去時放下它,永遠記得結善因緣。因為 結善緣是修行過程中的增上緣及獲得幸福之關鍵﹗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修行幸福的關鍵,在於有清晰的修行目標,能掌握正確的修行知見,還有 實踐的毅力和耐力,讓自己一步步從憂、悲、苦、惱中,漸次遠離苦及一切苦 因,積集一切樂及樂因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法師最後祝福與會大眾皆因修行佛法,而得法喜幸福。大眾聽聞法師的開 示,得此法益,莫不由衷歡喜﹗「人生難得,今已得;佛法難聞,今得聞。」 修行佛法的因緣一旦具足,幸福的眞諦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。阿彌陀佛!

 


回上頁
上一則
下一則